P2P上市:“远嫁重洋”还是“回娘家”?
2015-07-03T15:21:31+08:00
《网贷之家》P2P上市:“远嫁重洋”还是“回娘家”?
来源:《网贷之家》 作者:普惠金融创始合伙人张辉 发布时间:2015-07-03
几个月前,暴风科技顺利回归A股给有意在境内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也揭开了继2012年后又一场互联网行业“私有化和拆除VIE架构”的序幕。紧接着,蛰伏三年的百合网从境外转投境内、奇虎360退市私有化、融360计划拆解原有的协议控制结构......彼时跟风“留洋”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如今又开始流行“回娘家”了。
从去年开始,陆续有媒体披露出P2P企业启动上市计划的消息,拟上市地点从最初清一色的“远嫁重洋”,逐渐演变成近期对境内市场的集体青睐。P2P企业似乎也像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在上市地点的选择上,迷上了“跟风和攀比”。
中国P2P企业的上市归宿究竟在哪里?
资本市场对拟上市企业的要求是严苛的。目前境内A股市场,不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还是实行核准制,对拟上市公司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严格,需要实质性审查,诸如:上市主体的独立性(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业务独立),合法合规、规范运行,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内部控制和财务基础坚实等等。创业板的具体指标要求相对较低,但基本精神还是一致的。虽然境内资本市场正在准备迎接《证券法》的修改,企业上市将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但终究有个大前提,企业上市不会是简单的事情,不会被放任,上述核准制下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还是会坚持的,只不过上市的方式将发生变化,更多的判断由政府转交市场。
关于新三板,由于其门槛更低,并且在上市审批时间方面更快捷(约6个月左右即可完成全部流程),目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挂牌上市,也是许多谋求境内上市的P2P企业的首选。但新三板挂牌条件中也明确要求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对于尚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的P2P企业来说,新三板上市也并非一件易事。
境外市场方面,美国实行的是注册制,发行条件较国内相对较低。我国香港市场对发行人有核准,但通常向港交所报送申请材料后2个月内就能够得到反馈意见,2到3个月后就能完成申请拿到批文,从审核效率、发行成本等方面看,也并不逊于美国市场。虽然境外市场在上市要求和效率方面会相对优于境内市场,但境外市场在上市的准备过程以及后续的监管方面都会给国内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除了上述提到的上市条件,决定P2P企业上市地点选择的更多的是上市地能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比如对企业品牌的号召力,变现能力、媒体力量、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对国内企业的欢迎程度等等。
综合评估,境内市场的整体环境目前是普遍优于境外的,尤其是对于“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公司,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也不可否认,境外市场在效率和成熟度方面会更加优越。尤其是对于目前中国主流的P2P公司,大多数都有美元基金的投资,选择境外上市应该是退出的最佳渠道。
短期来看,在监管仍未明朗的环境下,不管在任何板块都不太现实,即使监管明朗,P2P公司迎合监管的要求也需要一段时间;境外上市似乎是一些比较规范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P2P公司短期内比较现实的选择,但境外市场更加成熟,中国P2P公司能否应对境外监管机构和投资人的问题和挑战,是否能得到资本市场估值的认可,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