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上市需怎样的正确姿势

2015-07-20T20:23:07+08:00

《理财周刊》

P2P上市需怎样的正确姿势

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普惠金融创始合伙人张辉  发布时间:2015-07-20

    自2006年开始P2P在中国迅速发展,至今已经过了近9个年头:市场保持快速发展,热度一直不减,平台数量超过2000家。其中不少P2P企业已经完成或者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系列资本安排,诸如引入PE/VC投资机构、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合作、准备IPO上市等等。虽然目前国内较大的P2P在规模和实力上看似达到了上市的要求,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一例中国P2P公司通过IPO方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尤其是创新型、创业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发展壮大的强有力支撑。对于目前国内P2P企业来说,上市融资,特别是通过IPO方式完成上市,所带来的市场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成为上市公司将大幅提成P2P企业形象和品牌,为企业增信;其次,获取有利于持续发展所需的稳定长期融资渠道。上市后,P2P企业可以通过配股、增发等方式较快速的获取资金;第三,P2P企业从事的是类金融业务,上市后其对抗宏观调控的能力会得到一定增强;第四,稀缺的复合型人才是P2P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上市有利于建设雇主品牌,吸引、整合市场上优质的人力资源;最后,资本市场也是公司价值得到认可并予以实现和变现的途径之一。

    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巨大诱惑,一方面是看似满足条件的P2P公司却迟迟没有IPO上市。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答案其实很简单:企业上市是一项高度专业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很多方面满足上市的规范要求。上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只有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上市融资实现价值才是水道渠成之事。目前国内的P2P企业距离上市还有差距。

    详解开来,P2P公司上市地点无非是境内或者境外,间或两者并存。其中:境内有A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境外比较热门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地有美国和香港。

    综合考虑资本市场对企业IPO要求以及主流市场的特点,再结合目前国内P2P公司的现状,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目前还未有成功IPO的国内P2P公司:

    1. 一个行业由开始到成熟,一个公司从创业到上市,需要一些“硬”环境。对国内的P2P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监管的制度约束。目前监管办法暂未出台,合法合规的问题尚无明确硬性的标准,上市,尤其是国内上市的合法合规要求暂时无法满足。如果监管明确,细则尽快出台的话,一些能够满足合法合规要求的大型公司是具备实力冲击IPO的;

    2. 确定经营模式下的持续盈利能力。P2P在国内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大型平台的运营时间不长,期间又衍生出了很多具体的经营模式,并且还在迅速变化,经营模式的稳定需要时间。在业务模式的初期,由于固定成本相对较高,获取盈利是比较困难的,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需要一定时间来证明。

    3. 由于创业初期的野蛮生长,大多数P2P的合规经营、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财务基础等方面仍比较薄弱,距离上市要求的健全完善的经营制度和稳健基础尚有差距,需要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借助内外部专业人士和机构的力量进行规范。这些需要时间,甚至对一些初期经营极不规范的企业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清理。

    所以,短期内,P2P企业还需要练好”内功“,只有企业自身经营合规稳健,规模做大做强,才做出冲击IPO市场的正确姿态,勉强上市将有不少后遗症,经营有道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