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征信体系建设 推动创新金融发展
2014-12-05T15:03:54+08:00
财视中国
爱钱进创始合伙人 董祺
【嘉宾简介:董祺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拥有超过14年的金融投资管理和企业运营经验。1999年加入全球最大消费品公司之一宝洁,任大中国区销售总监;2009 年加入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负责投资和运营多个金融及消费品行业公司,在金融投资领域拥有丰富经验,负责管理的项目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并实现多个被投资企业的上市退出。】
财视中国:P2P行业竞争态势激烈,爱钱进(普惠金融)是如何在这么多家企业内突出自身优势地位和特色服务的?
董祺:中国整个资金端的供给是十分充裕的,所以P2P行业的竞争不在于资金端的竞争,我们更关注的是资产端的竞争,即如何为这些理财用户提供长期的、持续的、较高 收益的资产,而这决定了什么样的企业能活到最后。我不认为现在P2P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市场还远未饱和。自身发展而言,爱钱进公司内部主要是一群有金融背 景的人,互联网则是最近半年学起来的,我们已经能在半年内做到资金排队,所以我相信未来的快速追赶不会是太难的事。
财视中国:爱钱进的合伙人和高管团队很多是金融背景人才而非互联网企业背景人才,原因何在?
董祺:这是基于我们对整个行业的判断,我们认为这个行业从长期看,还是一个资产业务的竞争,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互联网只是说能在技术上推动金融做一些改变。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互联网用它非常好的交易效率和流量把整个理财的互联网化做起来了,比如余额宝嫁接货币市场基金等。但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只是刚刚开始, 实际上互联网还没有完全影响到金融的很多核心要素:风控、资产定价等。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在架构合伙人、高管团队时,会更偏向金融。爱钱进的团队基本 上都是在整个行业里有比较长的经验,我们目前团队中,高管从业背景包括投资银行、私募股权基金、国内四大银行、美国top10银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 所、国内外知名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同时我们也引入了大量数据方面的高手,包括具备统计、数学专业背景并在国外大中型银行做过风控的人才加盟。
财视中国:所谓大数据基础下的风控体系是指什么?普惠金融是如何实践的?
董祺:我们认为大数据会是互联网改变金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每位个人在移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对我们判断个人 风险有非常大的帮助,数据包括物业情况、工作稳定性、居住情况、水电煤、犯罪记录、征信报告等要素。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要素在评估环节里的比重会越来 越高,所以我们认为大数据会影响对风险评估的方式。
爱钱进的母公司—普惠金融目前在做的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是我们在内部已经建立起非常强的数据团队,引入大量国际、国内一流的量化风控人才。第二,我们也和 国际上最顶尖的机构进行合作,比如全球最大的征信机构益博睿(Experian)。第三,我们和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员工进行合作,他们在过去一年采集到 大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我们会把这些数据跟我们的信用数据进行对接,使得我们能够建立起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方面的能力。第四,我们还和学术机构合 作,因为一些算法体系的效率、评分体系快速迭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也和全球最大的,关于支持算法最前沿的一些机构合作,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我们跟他们 建立起了一个共同算法实验室,希望能推动更多程序化算法的优化。
财视中国:请谈一下爱钱进(普惠金融)与世界三大征信机构之一的合作细节。
董祺:益博睿是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多能评估个人风险数据的机构。目前中国征信环境的发展,使得像益博睿这样的征信公司难以拿到中国公民的征信数据,中国的征信市场相 对还比较分散,所以目前爱钱进跟益博睿在征信上的合作更多是在整个系统、算法、方法论、经验方面的合作,比如我们购买了益博睿非常核心的系统,包括初级的 评分卡系统、决策引擎,甚至包括贷后、反欺诈等模型,我们希望能对接益博睿过去几十年在全球形成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快速提升爱钱进在这方面的能力。在中 国的数据源方面,我们还是要和中国相对比较分散的征信数据的源头进行合作。在整个方法论、系统方面,爱钱进在国内已经建立起了相对的领先优势。
财视中国:您对中国征信状况有何期许?希望以央行为代表的中国监管部门能有何作为?
董祺:征信的数据要通过更多的共享才能变得更有价值,因为判断一个人的风险实际上需要相当多维度的数据,而现在中国,这些数据是分散在很多不同的机构里面,使得任 何一家机构单独使用它的数据,都难以对一个人的风险做出相对比较全面的判断,所以我们希望由央行牵头下的中国征信体系的优化能更加开放,能接近不仅仅是传 统的金融机构,还能开放到领先的创新金融机构,像P2P行业内比较好的、专业的机构,不仅仅能输出数据给P2P机构,同时也能接受P2P机构形成的一些不 良客户的数据来优化央行的整个征信体系,央行能够牵头打通中国整个征信数据分散的现状,把跟个人相关的信用数据整合到央行的征信体系中,或者央行能用某种 架构,整合这些数据。这样能大幅降低中国整个征信的成本和复杂度,而且这样效率的提升能释放中国整个创新金融发展的潜力。
财视中国:为什么您总是称,所谓O2O模式是现阶段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董祺: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方面从实践来看,P2P行业最早是06、07年在中国形成,当年也有走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比如纯线上、纯线下,也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 式大家根据自身特长侧重不同的发展模式,也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我们认为现阶段线上线下集合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投资者的成熟度的,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不同 客户的需求。第二个O2O模式存在的必然性是因为征信体系的零散,以致于现在中国采集一个真实信息的复杂性,线上获得资料的真实度相对较弱,所以说O2O 模式是现阶段最适合中国整个征信环境的必然趋势。但过去的路线并不代表未来,我们不排除随着整个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更创新的方法来提升整个征信的效率。但 总体上来说,我们认为现阶段O2O模式能够最大的避免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备带来的风险。
财视中国:请问董总还有什么希望对各金融机构及监管层想说的话?
董祺:首先,对这个行业来说,P2P一定是相对来说比较辛苦的,在这里我们需要去服务的是以前银行机构未覆盖的客户,所以P2P要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是要根据我们 覆盖的客户和客户带来的资产现状来决定,我们一定会做非常高度的小额分散业务,并建立起对接小额分散人群和资产的风控能力,所以无论是在短期还是中长期, 我们跟银行机构基本上没有正面竞争关系。第二,银行和P2P实际上有很多互补关系,比如在资金的整个结算管理方面,我们还需要有很多银行的支持在里面,所 以我们需要跟传统金融机构有更多直接的沟通合作,以此相互提升自身能力,P2P在中长期需要建立的是一个数据分析能力,因为如果我们做创新类的资产,那我 们也一定要建立起差异化的数据风控体系,在这一点的话,央行有征信系统,也希望央行能越来越完善征信环节,能把各类型的征信数据做整合,监管层能在央行这 样一个旗帜型的机构,更快的采取行动,帮助中国整个创新金融机构的土壤发展的更好。
财视中国:能够谈一下您个人为什么放弃高大上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金饭碗,转而创业互联网金融企业?
董祺:我十分看好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这份信心来自于首先这是一个对的市场,有非常大的市场容量,目前这个市场在2、3000亿的规模,如果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对 比,市场发展阶段的模拟的话,到2020年,我们认为这个市场还有增长五到六倍的潜力。第二,我认为这是一个对的进场时间,P2P真正发展起来也就是过去 一两年的事情,政策也差不多明朗、清晰,国家也在不断释放信号,说明首先这个行业是有存在必要的,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健康有利补充,国家要取缔的只是其中 一些不规范做法。其次整个行业的竞争,目前还是处于比较低水平的竞争,因为金融机构的主要竞争一定不是在销售端,而是在风险管理的能力上,而中国在这一行 业的竞争,目前还远远没有到风控、资产定价等金融的核心领域。第三则是因为个人的一些小的想法和理念,在私募股权基金里,我们当时是管理中国最大的人民币 私募股权基金,整个资产管理规模有超过300亿,当时要做基金的投资人,最低的投资额是5000万,所以基本上没有十亿身家的人是做不了我们的投资人,但 我们看到中国还有大量的未被现有金融体系服务覆盖的人群,我们也希望能为这些人群做些事情,这有个人的小的理想在里面。所以总结来说,就是对的时间、对的 市场和个人理想三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