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钱进李军:从农行到P2P不变使命感
2014-09-18T17:07:08+08:00
市场部从事金融信息化工作十几年,从业履历更是不乏“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级别的专业背景,在追逐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传统的金融行业菁英纷纷寻求“华丽转身”。李军,国内先进的P2P网贷平台爱钱进的信用管理中心数据总监,就加入这样了一个时代的滚滚洪流当中。
“从国有四大银行到P2P企业,变化的是平台,不变的是始终基于数据分析与量化评估做风控的使命感”。对于身份的转变,一身笔挺西装,神情认真、迥异于互联网人的李军有着自己执着的看法。
十五年如一日的“金融数据生涯”
从参加工作以来,经历了金融信息技术程序员、项目管理者、团队领导等多种角色,参与项目涵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管理和数据分析等核心业务,在近十五年的职场工作中,李军专注在金融信息化工作的数据分析领域。如果要造词来描述他的职场生涯,基本上一个“金融数据分析”可以直接概括了。
谈到工作历程,李军介绍在2005年加入“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在那里一干就是将近9年的时间。期间,在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信用风险建模和风险管理等领域摸爬滚打,工作内容主要以数据集市、数据仓库搭建为基础手段,通过量化分析数据信息,对银行业务流程中的信用风险进行预警和管控。“如果说,信用风险管控是银行业务的核心,基于数据化量化分析的信用评估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凭藉出色的工作业绩,李军升任总行部门副总一职。
但是,是什么原因让其放弃舒适、稳定、体面的国有金融机构职位,毅然加入互联网金融平台爱钱进呢?李军坦诚,正是因为看到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已经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必将对未来的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冲击,甚至成为金融改革的催化剂和排头兵,这一切促成他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选择。他告诉笔者:“包括P2P网贷在内的企业对于互联网大数据概念的启用,让我看到了传统金融数据分析在新生态下的生命活力和潜藏空间。而爱钱进把量化风控作为公司三大战略之一,逐步搭建一个数据、模型、产品、政策四位一体的风控体系,这正好为我提供了一个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的平台。”
金融“老兵”的使命感
李军坦言,之所以选择加入爱钱进,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定位符合发展潮流。成立伊始,爱钱进的发展战略定位就非常明晰,即做金融的心态把风控作为核心要务,公司大量引进了像李军一样的一批国内外风控高端人才,建立了与全球最大征信机构之一—益佰利在数据化风控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后者的信用卡评分体系和决策引擎。
不同于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P2P网贷更加明确了小额分散、纯信用评估的特色,其深层次的体现就是要求平台具备对数量庞杂的个人信用信息分析与决策能力。因此,建立包括公司内部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大数据平台和数据管控平台,形成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P2P网贷在未来发展中亟需不断戮力实现的。
李军告诉笔者,P2P网贷业务的核心终归是金融风险管控,万变不离其宗,与银行一样,平台的信用风险管控能力决定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即便自己从银行进入P2P平台后,依旧需要保持基于数据分析与量化评估的风险控制使命感。进入爱钱进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结合参数和非参数的统计建模以及决策引擎,建立自动审批和反欺诈规则库。“风险可控且有竞争力的产品是数据、模型和政策的综合体现,也是爱钱进这样的平台在行业立足的根本所在。”李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