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杨帆:对于金融要怀揣敬畏之心

2015-10-22T13:42:39+08:00

《网贷315》

普惠金融杨帆:对于金融要怀揣敬畏之心

来源:《网贷315》 作者:张宁  发布时间:2015-10-22

    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7.4万亿,同比增长6.9%,这是继2009年二季度以来GDP增速首次低于7%。虽然经济增速放缓并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但是个人消费市场依旧表现出旺盛的市场需求:2015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21.6万亿,同比增长10.5%

    在经济增速整体放缓、消费需求强劲的双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在开发获取优质债权时将更加偏重于个人消费信贷,而不是经济上升期时企业用户的投资经营性贷款。对此普惠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惠金融”)创始合伙人杨帆表示:“个人消费信贷一方面因具有小额分散特性,能够降低平台经济周期中的突发性风险与波动性,另一方面从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形态来看,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其平均利润率是多元化银行的5倍左右。”

    在经济换挡期的大背景下,个人消费信贷不论是从风险集中度还是利润率上较企业投资经营性贷款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对于个人消费贷款的开发就成为P2P争夺的焦点,而在所有竞争手段中,线下物理网点的设置无疑是争夺债权的最直接手段。但是从目前普惠金融的物理网点布局上来看,其线下资源更多的配置在二三线城市,而不是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较强的一线城市。

    对此杨帆向网贷315解释道:“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人口流动性较小,因此用户的行为习惯等风险因素相对固定,更重要的是这些城市金融的供给不足,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服务高净值人群,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二三线城市缺乏足够的金融服务。”同时他也向网贷315透露普惠金融的业务未来将以二线城市为基点,辐射到国内多数的三四线城市。

    任何新业务上的拓展都要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这点对于本质属于金融的P2P来说更是如此。与传统金融机构服务高净值人群不同,出于经营成本与风险控制的考量,P2P在为长尾用户提供个人信贷服务时更多的采用大数据风控。因此P2P公司更多的采用FICO的信用评分卡,而据网贷315了解,目前普惠金融使用的是益百利的信用评分模型,对此杨帆解释道:“虽然FICO的名气很大,技术很先进,但是它使用的前提在于国外完善的信用环境下,因此在国内FICO只能作为信用背书,并不能更好的识别风险,而我们认为通过本土化改造完善的益百利系统更适合国内目前的征信环境。”

    对于借款人信用识别的准确度除了需要科学合理的风控模型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数据的收集与积累。据了解,目前普惠金融除了关注借款人的资产之外,也在引入非结构化数据,如电商的交易性数据以及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使用习惯等,但是杨帆坦言:“很多P2P企业都已经宣称掌握了社交数据的使用与分析方法,可是从我们研究来看,社交数据的使用仍然需要走很多的道路,在普惠金融风控系统中,社交数据只是起到辅助识别风险的作用。”

    同时对于大数据的使用上,杨帆也有着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所谓的大数据是相对的,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条件的大数据定义也不同,大数据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能够降低企业的试错成本,二是借助大数据,平台能够从大量机会中寻找抓取大机会。”

    如果说2014年的P2P是一片充满机会蓝海,那么2015年随着马太效应的凸显,行业开始呈现出高度竞争,据网贷315的数据显示:20157月,单月成交额过亿的P2P共有76家,而76P2P交易量占到行业交易量总数的63%。杨帆向网贷315说道:“行业洗牌是肯定要发生的,最终可能会剩下几十家,但消费金融市场是万亿级的市场,基于这样的市场量级,未来P2P行业不会产生单寡头,而是会在很多的细分领域形成寡头。“

    据网贷315了解,除了单纯P2P平台的博弈之外,以万达、链家、梦洁家纺、阿里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也纷纷跨界进入,相比较而言这些传统企业是以其现有业务为依托,在一定场景下发展自身的金融业务。而波士顿咨询在其报告中也指出,场景化的应用将是金融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对此杨帆认为:“阿里、京东这些跨界者的金融服务更多的在于其生态圈之内,而金融本身的专业性使得其具有较高的门槛,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因此我们会与传统企业进行合作,为其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在互联网的时代,合作远大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