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过山车 哪些P2P会离场

2015-09-08T13:39:18+08:00

金评媒

经济环境过山车 哪些P2P会离场

来源:金评媒  作者:普惠金融创始合伙人张辉  发布时间:2015-09-08

    互联网金融行业如今已经成为VC圈内的“标配”投资项目。最近,创投圈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在这个时代,作为一名VC从业人员,如果你出去说自己没投过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对这个行业有所关注,肯定会被认为没有远见!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上半年虚热的现状:不仅大量先知先觉的VC已经提前在这个行业完成布局,那些偏重后期投资的PE以及传统行业资金,包括上市公司资金,都在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个行业,唯恐未来重演万达和淘宝”撕逼“的窘状,通过提前布局“占个坑儿”,避免又一次踏空。

    那么,接下来的几个季度,网贷行业会呈现一个怎么样的发展趋势呢?我预计行业主要会有以下几个变化:

    首先,单纯靠融资来支撑业务增长的平台恐将倒闭或被并购,从而退出历史舞台。互联网金融曾经被理解成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因此,传统互联网行业烧钱买客户和烧钱做规模的经营模式也无形中传染到了网贷行业。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盘子越摊越大,也就越难收手,最后进入一个不盈利的怪圈。

    这几个月,国内外资本市场经历了崩盘式地下跌,从而影响到VC等投资方的继续投资能力和决心。如果在经济下行或低位徘徊的大趋势下,VC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或将转为保守,那么P2P平台做一轮又一轮融资的模式将无法持续,靠融资来支撑业务发展策略就变得岌岌可危。

    在这个前提下,互联网金融需要重新回到金融本质,即靠自身的现金流和盈利性来支撑业务发展,而那些靠快速融资“烧”起来的业务模式或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其次,单纯做互联网资金平台的业务模式或将面临挑战。随着行业的发展,投资圈和业内逐渐明白,靠大流量导流、花钱买理财客户的模式是比较简单而且容易复制的。然而,一个P2P能不能“活下去”,关键还在于怎么样把吸引来的资金借贷出去,并又保证钱能够收回来。这是技术难度更高的活儿。

    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一站式理财平台,里面有P2P借款、有担保公司担保的大额企业借款,有些还有信托、私募炒股票基金等。对于这类流量型企业来说,理财用户的投资资金怎么“出去”的关键风控环节,往往并没有牢牢地被控制在企业自身手里,而需要依赖于外部机构,比如担保公司、信托公司、或者拥有操盘手的机构。一旦这类资产出现逾期或者亏损的情况,互联网金融平台就面临一个两难抉择——到底需不需要进行兜底垫付?如果垫付,那么可能自己一年的利润都被“吃没了”;如果不垫付,那么理财用户要来闹怎么办?

    因此,P2P未来的发展重心在于自身可控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光去烧钱做广告来吸引理财资金。有时候,理财资金集体涌入并不是好事,因为P2P必须将这些钱妥善地借出去,才能使得理财客户获得收益。在理财资金“爆仓”的情况下,企业出于业务发展考虑可能会放松风控标准,特别是在相应风控环节根本不受网贷平台自身掌控的情况下。

    历史上大的金融危机,包括美国次级贷款危机、股票市场暴涨之后的暴跌,其实都是发生在资金过度供给的情况下:原本一定风险下所要求的回报水平被不断压低,进而放松对借款主体的资质要求。当这一过程持续积累至一个临界点,便会发生资金供求关系的逆转,演变成一场大多数人没有预料到的金融危机。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里面,从业者应该坚信“剩者为王”原则,做到规模最大不是目标,而是如何找到规模和风险的平衡。在一次次的风险爆发中生存下来才是王道。

    第三,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正在重构网贷行业,特别是个人小额信用借款行业。过去,个人要获得借款,需要在线下递交诸多材料,办理手续繁荣,甚至为了小额借款将自己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一个人在网络上和手机APP上留下一系列痕迹,其中的一些可以被用来作为风控指标数据,判断其违约风险,从而达成对一个人的借款业务。

    这其中所蕴含着大数据挖掘以及更多的在线反欺诈算法等技术,再加上日益普及的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已经至少让虚拟金融服务渐渐走入了人们的概念中,并将会深刻地改变个人信用借款习惯以及网贷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