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黑天鹅”的驯兽师

2015-10-07T17:46:40+08:00

《Ceci》

      一般人对债务催收人员的第一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港台警匪剧里“全身纹身、戴金链子、喜欢上门泼油漆”的彪形大汉形象。但凡斯文一些的男士都不会和这个职业沾边,更何况一个弱女子。而普惠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贷后管理高级总监盛洁俪却告诉你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从懵懂未知的入行,到离开台湾闯荡大陆市场,再到离开平安来到普惠金融,二十年的时间盛洁俪不仅完成了从催收菜鸟到债务“驯兽师”的转变,更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提出了新的催收人员培养方式与思路,面对未来,她还有更多新的尝试。

“我觉得应该没有任何人一开始就喜欢做催收这种工作”,回忆起自己入行的经历,盛洁俪笃定又平和地说。”家里人一开始也会对这个行业有担心,自己刚开始做的时候成绩也不好。“面对未知的前途和家人的担忧,曾经的她选择用默默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觉得有些事情还是要鼓励年轻人去坚持,社会也会给予你尝试的机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处理方式。”

债务催收是一场时间与人性的“近距离”角力。“我在大学主修的是社工学和心理学,大四实习的一年中,做过13位杀人犯的心理辅导和很多自杀调解。这让我学会了捕捉谈话对象肢体动作和语言情绪中的细微变化,并对它们进行迅速判断,再调整我的话语策略。”就是凭借着当年大学时长期面对极端对话场景训练出的洞察力和敏感度,盛洁俪逐渐展露出语言催收业务方面的才华。与人交流时,她从不主动回避对方的目光,肢体语言和遣词造句会随着谈话内容的起承转合而变化。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职业习惯,但她说自己的沟通技巧得益于大学时的专业训练。

然而,催收的负面情绪也曾让盛洁俪想过放弃,而一宗针对单亲妈妈的案件彻底改变了她对催收的理解。面对这位因车祸丧夫的女性债务人,盛洁俪内心的同情战胜了职业习惯,她放弃了惯用的施压方式,尝试将专业的财务建议融入到关怀和引导中,最终成功帮助债务人重拾生活的勇气。这件事启发了盛洁俪,用倾听与理解,将追讨中矛盾的博弈,变成对债务人情绪的疏导,用聆听与换位思考的方式,将问题软化,让催收这件事向着积极一面发展。

这种方法在新千年之初台湾消费市场危机中,帮助盛洁俪和她的团队实现了领跑市场的业绩,也让她在台湾催收领域名声大噪,并在外资银行股权流转、领导人管理风格和理念变迁以及市场波动中稳如泰山。而她提出的“催收员更像辅导老师的角色,以及配合每个放贷群族特性,进行针对性沟通”的理念也逐渐被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认可。

“面对身处连环债务纠纷的债务人,催收人员可以是矛盾调解师;针对恶意债务人或”老赖”时,则可以发挥心灵净化师或法律维护员的职责。而在实际交流时,应该使用“高压锅”模式,加压和减压的话语穿插使用,捏住债务人的“脉门”,但不冒进。“这是盛洁俪的催收准则,因为只有让当事人更主动地参与沟通,才能将整件事从负面的泥潭之中拔出来,使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下去。比方说,债务人公司破产,但依然愿意还钱时,催收员可以扮演财务规划师的角色,积极为其合理分配现有资金出谋划策,在信任的基础上延续畅通交流、不失联,最终实现回款。

四年前,盛洁俪被内地互联网金融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多元化的业务形态吸引了,她渴望跳出台湾岛的局限。但想要征服”新大陆“,她必须再次打破惯性,拥抱创新。面对内地更为辽阔的市场,以及公司业务覆盖范围大等特点,盛洁俪因势利导,在不推翻既有催收思路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她尝试利用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最火的大数据模型,搭建出了一个系统的贷后管理模式。

”在内地做催收不可以被动等别人把逾期案件放到你面前。我需要贷前风控环节给我提供更多债权人的社会行为数据,帮助我找到他的人、发现他逾期的原因、挖出催收的切入点。而我催收的真实效果也可以反馈到贷前去优化风控体系,鉴别欺诈、进行风险定价等。“现在盛洁俪的工作,正是帮助普惠金融去完成这些构想。在她的待看书目里有很多关于商业规划、团队建设以及历史方面的书,在完成一个个角色转变的同时,盛洁俪也在用一种开放而积极的心态,面对与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迎接全新的旅程。